其實在「齋宮行列」的這天上午,抵達嵐山之前,我還曾經提早於「有栖川」站中途下車一次,為的是想要在參與祭典之前,先參觀與齋宮文化息息相關的「齋宮神社」。
「到嵐山看齋宮行列」一文中已提及過,古代每當新天皇即位時,必須自皇族中以卜占方式挑選出未婚公主擔任「齋宮」,以代替天皇前往伊勢神宮仕奉天照大神。
出發至伊勢神宮之前,「齋宮」還必須先到嵯峨野一帶尋覓一處清淨的場所,進行為期總共三年的「潔齋」儀式。這個場所就稱作「野宮」。
原則上「野宮」算是臨時性的建築,「齋宮」出發前往伊勢之後就會廢棄拆除。不過偶爾也會有存留下來的「野宮」,譬如這座距離有栖川畔不遠的「齋宮神社」,因為過去是讓「齋宮」進行「有栖川禊」(沐浴淨身)的重要場所,因而得以被保留。
不過要說到最著名的「野宮」,當然還是位於嵯峨竹林小徑旁的「野宮神社」。
「野宮神社」的這座野宮,最早是為了九世紀末的「仁子内親王」所建。「仁子内親王」是「嵯峨天皇」的第10個女兒,被選為嵯峨天皇的齋宮之後,仁子内親王便依慣例至「野宮」修身,然後赴伊勢長伴天照大神14年,然後才因為嵯峨天皇的退位而退休,從此隱沒於歷史之中。
倒是「野宮神社」因作為《源氏物語》的舞台而得到再興的機會。故事寫到,六条御息所拒絕了與多情的光源氏共結連理之後,進而決心要和被選為齋宮的女兒一同前往伊勢,於是也到了野宮進行如前述的潔淨儀式。
光源氏為了再見愛人一面,還曾經特地前來探望,不過終究落寞而歸。
《源氏物語》中的傷心地「野宮」,如今卻是以「戀愛成就」而聞名呢,其他包括學業精進、與子寶安産等也都相當靈驗,因而廣受歡迎。
包括神社前方的黑色鳥居也是別具特色。這種保留樹皮的「黒木鳥居」是鳥居最原始的形式,年代可能比伊勢神宮本身更悠久。鳥居兩旁的「小柴垣」,則是根據《源氏物語》的敘述重現,很值得一看。
但我以為,深處的地毯苔園才是「野宮神社」的最大亮點啊。
當然也可能是因為抵達的這天直到下午,雨勢都不曾停歇。好不容易趁著停雨之際靠近苔園,濕潤的苔園襯著晶亮的楓葉,只是層次不同的綠色出現在同一個畫面,竟然也能這樣美啊!令我好生驚豔!
「待楓葉轉紅之後一定要再訪野宮神社!」於是我默默記進心裡。
野宮神社
地址 |
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區嵯峨野宮町1 |
電話 |
075-871-1972 |
時間 |
9:00~17:00 |
定休 |
無 |
費用 |
境內參拜無料 |
網站 |
|
交通 |
京福電鐵(嵐電)「嵐山」站徒步約5分 |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