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至2015,京都曾經連續兩年獲《TRAVEL+LEISURE》選為世界最佳旅遊城市。2016年卻跌落至第六位,原因則挺教人玩味的,因為寶座被取代的理由竟然是「人太多了」。試想,以京都市區的規模,不,不管換成世界哪個城市,一年要是塞進了5000萬人次外來人口,真是不擠也難吧。
而在這個受到世界矚目的觀光城市裡,最讓遊人感到印象深刻的景點又是哪兒呢?答案是,伏見稻荷大社。
十項針對外國遊客進行的票選,十種不同的調查方式,得到的結果永遠都是位於伏見區的「稻荷大社」搶得首位。
散佈於日本全國的稻荷神社約有四萬多處,簡單來說就是土地公啦。和我們的習俗相近,日本稻荷神社和土地公一樣兼具財神的業務,伏見稻荷大社作為全國稻荷神社的總社,不就相當於財神爺的大老闆!
不分地域人種,人總是想要錢,和更多的錢,所以稻荷大社總是香火鼎盛。求財的信徒發財之後,回饋的方式之一是幫神社蓋一座新鳥居。
想來稻荷大社確實靈驗吧,鳥居才會繁盛到成為風景。記得在我還不曾抵達京都的很久以前,也已經聽妹妹提起電影《藝妓回憶錄》中朱紅色千鳥居場景,是多麼淒美豔麗。
京阪本線伏見稻荷車站旁邊、樸素的老房子裡,則是暗自收藏著更多顏色。
是一家完整名字叫做「懐石カフェ蛙吉」的小店。一如店名,店頭從裡到外無處不是青蛙。
「有從德國和法國和南美洲來的青蛙,」老闆娘說收藏品有好些都是客人送的,「也包括台灣喔。」牆邊還張貼著友人咖啡店的名片,地點在台北。研修過中文的老闆娘,以中文溝通不是問題,可能也是因為這樣吧,對台灣人相當友好。
來到「蛙吉」,除了能嚐到特製甜點與手工咖啡,主要是每月更換主題的輕懷石料理。
老闆曾經是正宗的日本料理人,但因為厭倦了「正宗日本料理」的高高在上,才獨立出來創作理想中結合東西方元素的懷石料理。譬如五月是梅雨開始的季節,但也因為雨多,彩虹出現的頻率變高了。於是發想出這套繽紛的「彩虹懷石」午餐(需預約)。
紅色:日幣2000出頭的套餐就能看到這麼大的蝦頭,不啻是教人驚豔。大蝦搭配草莓醬汁義大利細麵,爽口開胃。
橙色:煙燻鮭魚紅蘿蔔沙拉。配料還有口感綿密的馬鈴薯與生洋蔥絲。洋蔥仍帶嗆辣感,因而突出鮭魚的鹹鮮。
黃色:簡而言之是烤南瓜。厚片馬鈴薯墊底,搭配當季的竹筍與厚切火腿條,醬汁混入甜椒,非常細緻,所以南瓜甜味仍在,但特殊的味道不再明顯。看似不相干的食材組合在一起卻出乎意料的合拍,好像南瓜天生就該跟火腿與竹筍在一起似的。這招可以學起來。
黃綠色:冷盤取名豌豆布丁。但其實就是加入豌豆泥的茶碗蒸。豌豆泥下沈所以呈現美麗的黃綠色,餡料則二度出現了春天的竹筍,小蝦則提升鮮味也增加口感變化。透明小玻璃杯盛裝,清涼感滿分。
綠色:烤鱸魚佐酪梨。吃到這裡終於上飯了。雖以烤魚為主,但配菜都是炸物。鹹味淡淡倒也美味。
魚肉很厚,約兩公分,脂肪不豐,但彈性十足吃得出很新鮮,隨酪梨一同入口,除了配色,大概也是彌補初夏的魚不肥的問題吧。
「蛙吉」的二樓雖備有榻榻米包廂,一樓則以吧台座位為主,空間難免侷促,不過近距離聽老闆娘分享某隻青蛙的來歷,不知不覺也就過了半天。
懐石カフェ蛙吉
地址 |
京都市伏見区深草一ノ坪町30-13 |
電話 |
075-644-1530 |
時間 |
11:30~18:00(L.O.17:00) |
休日 |
週一、國定假日,與每月1日 |
網站 |
|
交通 |
京阪本線「伏見稻荷」站徒歩1分 |
備註 |
輕懷石料理為午餐限定,每月變化菜單(本月菜單請點我)數量有限,請提前先預約。 |
留言列表